0 件產品

總額: HK$0.00

論壇

 遺傳學揭謎團:保存同性戀基因,可增加下一代雌性生育率 返回上一頁     發表回覆

lorrainele
[樓主]
表面看來,同性戀不利遺傳繁衍,難以持續,只會是演化的劣勢;如果要生物學家解釋這個演化悖論的話,會是件困難得令人沮喪的事。不過,最近研究發現,同性性行為演化帶來一種好處,解釋為何這種行為依然存在於物種之中。根據有關果繩的最新研究,同性性行為看來不只是可傳承,更顯示如果雌性果蠅的基因組合包含這種特點,會有更高的生育率,屬於一種演化優勢。這發現已刊登於《英國皇家學會學報》乙部分。

 

Homo flies

photo credit: Drosophila melanogaster, by Mr.checker

 

以往說法,一種特定行為,如果對繁殖成功率或體格不利的話,你就不會認為它仍會存在於物種之中,只因在演化底下,它應不會存留下來。畢竟,繁殖的目標就是要令基因得以傳承。那為什麼很多品種的同性族群會進行性行為?而我們不只是說同性戀行為(你剛問到的那就告訴你,據觀察,有超過1,500個物種有這樣的行為),而是整個繁殖機制。
這方面各個科學家都有不同想法,有兩個這樣的推論假設,同性性行為 (same-sex Sexual Behaviour, SSB):
 
1) 超顯性 (overdominance)
2) 性別對立 (sexual antagonism)
 
「超顯性」假說提出,擁有同性性行為的基因,繼續在物種之中延傳下去,等於物種「雜合」了更多不同狀態的基因序列,不致令基因交合過於單一,保持基因的多元,相互作用底下,提供一個有利繁殖、適應的演化優勢,SSB因此得以保留。
「性別對立」假說提出,一種基因對某個性別雖然不利 / 有害,但遺傳上只要保存下來,可能對另一性別有好處。簡單點說:一時對男性不利的基因,保存下來,可以令女性有利。
12_mar6552_a

photo credit: by therichest.com

那研究人員如何找出哪一種假設,更能解釋這種看來對繁殖有害的行為?最近的研究中包含多個基因和行為測試。首先,他們從同系交配的果蠅中,篩選出可能解釋到為何SSB存在的基因變異。過程中,他們測試雄性果蠅的染色體,並觀察牠們如何跟同性相處。這個過程包括量化牠們對同性所作出的求愛行為,如舔、發聲或嘗試交疊在一起等,然後從這些經常做出這些行為的雄性果蠅中,找出基因差異,有助分辨出這些同一基因系的果蠅,表現的SSB水平是高還是低。
 
研究的最後階段,利用這兩系已識別的果蠅進行實驗交配,並評估牠們的後代。準確來說,他們想知道擁有高SSB水平的基因背景,會否影響雌性後代的繁殖率。研究人員發現,數據是更「偏向」支持過顯性,而他們得出的結果,亦非一面倒只支持其中一種而已。事實上,他們認為以上兩個假設都可在遺傳庫之中,促成了SSB的存留。不過,以下才算是研究中最有趣的發現:
 
雄性擁有高SSB水平的基因組合,繁殖出來的雌性後代會有較高的繁殖率,換句話說,是增加了下一代雌性的繁殖能力。結果顯示,跟SSB有關的基因在物種中存留,是即使這樣對某些雄性是有害,但保留這基因延續下去,實際上對後續雌性的身體、生育是有益的。

 

 

原文: http://www.gooclasshk.com/archives/4220

0
引用 2015-07-14 15:06
bChat